【字体: 小 中 大 】
春天气温多变,变化无常,冷暖不稳定且多风,细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便会乘机肆虐,呼吸道的抵抗力随之降低,易造成一些呼吸道传染病的流行,如流感、手足口病、水痘等,洋浦经济开发区医院儿科主任医师淡灵霞,系统性的带大家了解一下春季幼儿常见的几种“急疹”传染病知识~
本期传染病指南
①疱疹性咽峡炎②手足口病③水痘
疱疹性咽峡炎
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急性传染性咽颊炎。
特点: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是柯萨奇A组病毒所致,好发于夏秋季,它是常见的一种具有流行性的病毒性咽炎。临床特征为骤起高热伴有咽喉痛、头痛、厌食,并常有颈,腹和四肢疼痛。
传染性:传染性很强,传播快,遍及世界各地,呈散发或流行;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主要侵犯1~7岁小儿。
病程:疱疹性咽峡炎为自限性疾病,一般病程4~6日,重者可至2周;同一患儿可重复多次发生本病,系不同型病毒引起。
临床症状:临床以发热、咽痛、咽峡部黏膜小疱疹和浅表溃疡为主要表现。小婴儿因咽痛影响进食,少数可并发高热惊厥、脑炎等。部分手足口病患儿在发病早期表现为疱疹性咽峡炎,随后出现掌心、足底、臀部及膝部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个别患儿(多见于3岁以下儿童)症状严重,发病期间会出现脑炎、无菌性脑膜炎、急性迟缓性麻痹、心肌炎等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
防病治疗: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注意饮食卫生;加强体育锻炼,增强免疫力;居室多通风,在疾病高发期间,避免带孩子去人群密集、空气流动性差的地方;孩子被褥及玩具要定期清洗消毒。
疱疹性咽峡炎传染性较强,应注意隔离治疗,尽快就医。患儿用过的餐具、玩具等进行消毒处理,防止交叉感染。
患病期间注意休息,多饮温开水,多吃新鲜蔬菜及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以增强身体抵抗力。忌食刺激性食物,不吃过热、过冷的食品。
水 痘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 VZV,以下简称水痘病毒)感染可能引起两种不同的疾病形式:水痘(chickenpox)和带状疱疹(shingles)。
初次水痘病毒感染引发全身性分布的丘疹、水疱,即水痘。
关于传染:
水痘的传染性很强,对水痘没有免疫力(没有得过水痘,也没有打过水痘疫苗)的人,如果有家人得了水痘,被传染上的几率大于90%。水痘病毒能够通过飞沫(感染者鼻咽分泌物的飞沫)接触或与患者皮损处的疱液直接接触而传播。水痘感染的潜伏期范围为10~21日,平均潜伏期为14~16日。通常认为水痘的传染期是从出疹前48小时持续至皮损完全结痂。
如何避免孩子患上水痘?
要保护孩子,最有效的还是接种水痘疫苗。接种过一剂水痘疫苗的儿童在暴露于水痘病毒后,虽有20%左右的人仍可发生水痘,但整体症状较轻,并发症更少。接种过两剂水痘病毒的儿童,保护率则为98%以上。虽然内地大部分地区水痘仍然是二类疫苗,需要付费接种,但这依然是非常推荐接种的疫苗,而且推荐接种两剂(1岁接种第一剂,4-6岁接种第二剂)。
免疫功能正常者很少会得第二次水痘,也就是说绝大多人得过一次水痘便终身免疫了。
此外,洗手有可能有一些保护作用,最有效的洗手是用肥皂/洗手液和流水洗手(用无抑菌成分的洗手液哦)。如果没有流水,用免洗洗手液来代替的话,需要用含60%~95%酒精的免洗洗手液。
最后再强调一遍,抗病毒冲剂没有用,抗病毒冲剂没有用,抗病毒冲剂没有用——重要的话说三遍。
当校园发现感染者如何预防呢?
及时发现、及时隔离水痘患者;加强教室空气流通;加强孩子手卫生;没打过疫苗的孩子尽快接种水痘疫苗。
出现什么样的皮疹怀疑是水痘?
得了水痘的孩子通常会有发热,在24小时之内就全身出现皮疹。水痘的皮疹很典型,有两大特点:“痒”和“四世同堂”。
痒:水痘的皮疹通常很痒,孩子会挠个不停。水痘的皮疹虽然通常不会留疤,但是如果挠破皮肤过深,还是有可能留下“痘坑”的。
“四世同堂”的皮疹:水痘的皮疹开始是红斑,然后是红疙瘩(丘疹),接着是水疱,最后结痂好转。水痘孩子的脸上、身体上和四肢上常常同时有处于这四种不同时期的皮疹,俗称“四世同堂”。
如何治疗:大多数儿童水痘症状较轻,仅表现为发热和皮疹,这时就把孩子隔离在家里,给与对症处理就行了:
发热的可以使用对乙酰氨基酚,这里不建议使用布洛芬,因为其可能会增加水痘患者患链球菌感染的可能性;
如果孩子非常痒,可以用些抗组胺药,就是西替利嗪之类的;另外,给孩子剪指甲,带个手套可以预防把水痘抓破,导致细菌感染;
孩子在家里要隔离到水痘完全结痂才能放出来玩;
如果孩子高热不退,或者孩子精神状态不佳,立即带孩子去医院治疗,因为有些孩子可能会有水痘肺炎或者脑炎。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柯萨奇病毒、肠道病毒71型等肠道病毒引起,以手、足皮肤疱疹和口腔粘膜溃疡为主的常见传染病。临床主要表现为手、足、皮肤出现斑、丘疹,并转为疱疹,可伴有低热等症状。该病主要通过接触污染的手、毛巾、手帕、茶杯、玩具、床上用品等感染或通过消化道或呼吸道传播,感染对象主要为幼托、学龄儿童。